因疫情推迟一年后,第十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5月22日至11月21日举办,由现任麻省理工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的黎巴嫩建筑师哈希姆·萨基斯(Hashim Sarkis)担任总策展人,他在策展宣言中写道“在政治继续分裂和孤立的当下,我们可以通过建筑提供另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即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契约,并由此推动社会契约的形成。”
威尼斯双年展具有百年的历史。它所包含的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与建筑双年展分单、双年轮流举行。它们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并驾齐驱,堪称国际展示当代艺术的最高殿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895 年首次举行。在120多年的历程中,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和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
此次展览的主题是“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这个主题在当下变得更为贴切。参展的112个项目和61个国家馆中的许多构思都是对这一年人类生存状态的回应,令人惊喜的是,很多参展单位在建筑方案中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木材,小编从中选取一些项目,和大家探讨木结构建筑或成为解决人们共居问题的有效方案。
美国馆
自1980年以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越来越多地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出现。然而在这次双年展中,美国馆截然相反,展现了一个常见的传统木构。
美国馆的设计由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委托建筑师Paul Andersen 和Paul Preissner策划,主题是19世纪典型的美国软木建筑。他们想以这种常见的而容易被忽视的建筑结构类型为主题,探索建筑的材料之美和精湛的建造工艺,至2019年,在美国建成的房屋中,90%是木结构。
Andersen和Preissner在美国馆外架起四层高的松木结构,直接放置在美国馆的入口处,需要参观者穿过它才能进入展馆。结构中包含美国建筑物中常见的元素,如天窗、山墙、门廊等等,展现了木材之美和工匠的精湛手艺。这种木建筑结构源于当地盛产松木和杉木,人们利用这些简单低价的木材构造自己的房屋。
馆中展示了历史案例的模型以及一系列照片。12个历史模型是由该大学的学生制作,最早的是一个位于芝加哥的仓库,大约在1832年,由George Washington Snow设计,他被认为是"轻型木结构"的发明者,他将一系列木板垂直排列仅用钉子固定在一起。这种低价、轻便的技术与欧洲的木材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依靠沉重的硬木通过榫卯连接并用钉子固定。
当时,人们不能轻易的搬动大块的建材和熟练的掌握建造技艺。而通过这种结构方式,几个人可以在一两个星期内迅速地建造一座房屋。
同时还展出了同款工艺的家具以及制造过程的视频。
泰国馆
大会主题中的“我们”,不单是指人类,也指其他生物。泰国馆的设计便是以大象为核心。项目由Apirade Kasemsook展策、Bangkok Project Studio设计。他们在泰国的素林和威尼斯双年展场地上建造了两个独立的结构。
泰国馆探索了泰国少数族裔库伊族(Kuy)的文化。该族族人长年与象共生。近年来,森林荒漠化威胁到两者的生存空间,他们被迫流落街头。泰国政府约十年前开始了一项计划,希望能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恢复素林,帮助他们重返家园。
在这两个一高一矮的独立结构中,矮的代表库伊族人的居所,高的为大象而设,两者互相支撑,缺一不可。展馆本身既是一个人类家庭的房子,又有一个供大象活动的自由空间。这两个亭子分别使用了意大利和泰国的当地材料,并由当地工匠手工完成搭建。
日本馆
日本以其创新的单元住宅设计而闻名。当上一个家庭从建筑中搬离,他们的房子会被拆掉重新构造结构,这种模式给建筑师提供了大量的发挥空间。
日本馆提供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策展人Kadowaki Kozo要求他的团队在日本拆卸了一栋木屋,运到威尼斯组装,希望能够通过重新组建以延长建筑寿命。
通过在场展示的木材构件和人们在老屋生活的照片能看出老屋可以根据年代住户的需要而被加建或改动。人类生活赋予了建筑物新的生命力。
团队为每一个部件进行3D扫描,方便日后用它们来创造新的物件,如桌子、书架等。参与的建筑师长坂常(Jo Nagasaka)指出:“欧洲常用石头造建筑,但这通常是永久的,相对而言,日本常用的木材则较易于拆卸和重建且可以重复利用。”
芬兰馆
在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馆内陈列的装置作品与美国馆有几分相似,只是没有全尺寸的模拟模型。由Laura Berger,Philip Tidwell和Kristo Vesikansa策划的展览是对Puutalo Oy的案例研究。Puutalo Oy是本世纪中期的预制木屋制造商,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预制房屋供应商。为了解决二战后的难民危机,Puutalo Oy利用芬兰丰富的木材,提供品质良好的、低成本的住房。
第十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单元
在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来自湖北恩施宣恩县的一个土家吊脚楼古建群落,将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5月21日,宣恩彭家寨土家泛博物馆两河口作为分会场,通过跨国连线双向交互直播的方式,与意大利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禅宫主会场同步,在大屏幕上精彩演绎,面向全球推广土家村落建筑文化,全面激发传统土家村落的生机活力。
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功改造论证了传统“干栏”式木构建筑事实上已经蕴含了现代木构建筑的装配化概念。这种传统的木结构可以灵活的根据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等需求而变化。
通过此次展览不难发现木结构在建筑界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未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其灵活的设计和天然的材质有利于创造一个宜居的人类生活环境。